2014年9月27日 星期六

帝國建築:北京、承德二地記遊 (二)


承德

(一)避暑山莊
不知塞了多久的車,終於來到承德。依據當地導遊的說法,只要車在動就不算塞車,這可讓我們這批台灣學子大嘆吃不消啊。

避暑山莊門匾(謝清熙攝影)


避暑山莊入口門匾(謝清熙攝影)

避暑山莊入口,門匾上的文字自左至右分別是蒙文、回文、漢文、藏文、滿文,象徵大清國的遼闊與強大。此處滿文的書寫和故宮不同,採用意譯的方式。門匾上的滿文拼寫為genggiyen tob duqa,由此可知麗正門的「麗」是光明的意思,duqa就是「門」的意思.不過,北京故宮「門」字卻拼寫成men,同樣是滿清皇帝生活起居的地方,卻有音譯與意譯兩種翻譯法,這倒是很有趣的地方。

 避暑山莊在清代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興建的目的出於攏絡塞外民族以鞏固政權。在康熙、乾隆時期,滿洲皇帝每年大約有半年住在此。因此,避暑山莊可說是北京以外,清代第二個政治中心。


避暑山莊無論是建築形式或室內陳設,和紫禁城相比,相對素雅許多,不過遊客依舊不少。(謝清熙攝影)


煙雨樓,為電視劇《還珠格格I》中的漱芳齋(謝清熙攝影)

電視劇《還珠格格I》五阿哥和小燕子打鬥的場景。傳說在拍攝打鬥場面時,不慎踩破一塊瓦,於是園方就不准許劇組在避暑山莊拍攝電視劇《還珠格格II》了(謝清熙攝影)




(二)普陀宗乘之廟

碑文左起為滿文、漢文、蒙文、藏文(謝清熙攝影)


普陀宗乘之廟是乾隆三十六年(1771),乾隆帝為了慶祝他本人60壽辰和他母親皇太后80壽辰而建的。此仿照西藏布達拉宮而建,因而又稱為「小布達拉宮」,是外八廟中最輝煌、規模最大的一個廟。

 從山門進去後,眼前所見的第一個建築就是乾隆御碑亭。御碑亭內豎著三座碑石,以漢、滿、蒙、藏四種文字刻著《普陀宗乘之廟碑記》、《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優恤土爾扈特部眾記》。

乾隆御碑亭外觀(謝清熙攝影)


御碑亭內以漢、滿、蒙、藏文書寫的石碑(謝清熙攝影)


五塔門外牆的「盲窗」全用磚塊封死,據說是為了避免喇嘛修行時不專心。(謝清熙攝影)

       

盲窗特寫(謝清熙攝影)

大部分的北京研習營都只待在北京,難得看到有把路線拉到承德的。承蒙天佑,讓我有機會參加這次的行程。由於參訪結束到我寫這篇遊記也相隔近一年,許多細節不太有把握能完整呈現,若有錯漏,尚請海涵。



(中正大學滿洲研究班謝清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