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9日 星期四

哈佛大學滿文轉寫法的舊傳統


 再論穆麟德拼寫法的

〈g〉、〈k〉、〈h〉與〈γ〉、〈q〉、〈x〉


19世紀的滿文學者是語文學家,他們多把g〉、〈k〉、〈h〉與γ〉、〈q〉、〈x〉用同一個符號來表示。穆麟德並不例外。

在美國,早期的滿文學者原來都是研究蒙古文的,而他們的滿文,基本上都是自學的。在東岸作為哈佛大學蒙滿文研究開山祖的F. Cleaves(柯立夫)、在西岸華盛頓大學N. Poppe的學生 James  Bosson(包森)皆如是。滿蒙文同是Altaic 語言,滿文字母借自蒙文,且語法較簡單,因此對精通蒙文的學者而言,自學不難。

不過,柯立夫和採用穆麟德轉寫法Bosson不同,他用了同門師兄弟Ligeti嚴分陰陽的轉寫系統柯立夫的學生J. Fletcher沿用之。作為柯氏門生,師說不可易,我除了改動了其中幾個較複雜的符號外,以方便配合拼寫老滿文和滿文梵字,基本上沒有乖離哈佛滿洲研究的舊傳統

有趣的是,雖然《哈佛亞洲學刊》HJAS的編輯從一開始即規定投稿者得採用穆麟德的拼寫法,但柯立夫及費禮初仍然秉持學術原則,文稿堅持使用合乎滿洲音韻的Ligeti轉寫方案。印第安那大學的「中央歐亞研究系」是美國研究Altaic Studies 的重鎮。現在該校任教的G. Kara,蒙古語大師,the 'Black Master',其滿文轉寫,師承Ligeti 之法,絕不一符二用。

穆麟德昧於阿爾泰音韻之學,其拼寫法之誤,猶如將古典蒙古語的〈γ〉、〈q〉全部轉寫作g〉、〈k一樣荒謬。試想若將蒙文γaruγsan拼寫作garugsan,quyaγ拼寫作 kuyag,原字實難以還原。

值得注意的是,滿文字彙不依正書法書寫者所在多有。滿文梵」字,有寫作enetkek者,亦有寫作 enetkeq者(見Sure ulhisu cargi dalin-de aqônaxa niyman sere ging. 1b. BNF本),人名如 Xosik Abduxaliq,其字尾腳韻,不一定依成規寫作q, 而是qk。由此可見,若以為可以依賴滿文的「元音和諧律」來正確還原一符二用的kg〉的原值, 無異緣木求魚


延伸閱讀:




(中正大學滿洲研究班甘德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