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日 星期五

2011滿學營系列報導(五)

七月七日上午:清朝的多元統治
主講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賴惠敏研究員
主持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邢新欣

現今探討清朝的統治方式似乎陷入漢化與滿洲本位的攻防中,賴老師此講則是透過社會經濟的角度,帶領學員重新檢視清朝皇帝治術的多面性,例如:透過內務府掌管的貿易、熱河皇家寺廟的管理模式,從這些經濟與宗教活動中,瞭解皇帝的統治、維繫西藏、蒙古的方法是多樣性的;蒙古王公、藏傳佛教喇嘛和清政府互動密切,也非僅僅顯示清朝的治術高明或政治性,蒙古、西藏往來北京或熱河的路途其實蘊含了豐厚的貿易利潤,這些也是我們檢視這段歷史時不可忽略的部份。

賴老師言談風趣,且熟知可資運用的檔案材料,課後討論集中於滿洲人信仰問題的探討、中俄貿易、稅關、華北農村經濟問題以及俄國人重視的大黃貿易等課題,討論面相多元,激發學員對社會經濟問題的關注。

賴惠敏老師講課中 (林書寧攝影)



七月七日下午:莊頭戶口冊與田野調查
主講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邱源媛助理研究員
主持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邢新欣

邱老師此講首先為學員講解研究內務府莊園時涉及的專有名詞,如皇莊、王莊、八旗官莊、老圈莊頭、投充莊頭與莊頭戶口冊等。「莊頭」是旗地的基層管理單位,是內務府研究中較被忽略的一塊,但由於清朝嚴格的人口登記制度,保存至今的莊頭戶口冊乃成為研究當時生產、八旗人口管理等行為重要依據,能從中解讀出許多不為官書所載的實況;也由於旗地延續至民國,現今透過田野調查、口述訪問,仍可探知清代制度的蛛絲馬跡,而文獻記載亦可與田野訪查相互佐證。

此次學員田野調查的目的地過去皆為旗地,邱老師乃透過此講分述各田野目的地的現況,並實際分析一份戶口冊之記錄,說明從記載中可以判讀出哪些訊息,又有哪些訊息或許能透過田野的調查訪問填補空白,以深入淺出的講述方式向同學簡介文獻的解讀方法與田野調查的注意事項。

邱源媛老師講課中 (林書寧攝影)


七月七日下午:學員討論(因議題之相關性,大會安排與邱源媛助理研究員共同發表)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邢新欣:清代的宗室王莊
此議題為發表人的博士論文所探討者,邢博士首先解釋「莊」與「園」是不同的概念,過去常有旗地、莊頭皆相似的誤解,事實上宗室王公領有的庄園與內務府莊園在等級、管理制度上均有差異性,不可一概而論。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博士後研究員王立群:民國時期河北旗地庄頭考察
此課題主要探討旗地進入民國之後的景況,王研究員透過眾多檔案資料分析後,還原莊頭與北洋政府、民國政府官員的互動,以及社會變遷、軍閥更迭中,旗人或因生活不濟、或因染上惡習,或因受制度陋規的剝削,導致旗地流失的景況。


(中正大學滿洲研究林書寧撰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